春天里的中国丨良田良机择良法:“春耕”中国新动态
日期:2024-11-15 阅读次数:758
新华社合肥4月4日电 江淮四月春意浓。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繁忙的田垄间,肤色偏黑、留着络腮胡的巴基斯坦小伙穆麦森,不时俯身细细查看土壤的厚度、松软和干湿度,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和农机手交流。
5年前,穆麦森来到安徽农业大学攻读农学博士,如今在安徽农科院研究节水抗旱稻。“我参观了很多中国农民的田地和农场,看到很多现代化的智慧机械,比如可卫星定位和自动驾驶的拖拉机、能高效喷洒除草剂的植保无人机,还有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的土壤墒情监测器,真是大开眼界!”
在这位深耕“中国田”的“农业迷”眼中,科技范、高质量和新理念是让他惊讶和赞叹的“田间新事”。
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国,农业讲究时令气节,有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传统。
立春以来,从江淮大地到东北平原,中国各地各部门加大良种、良机、良法推广力度与融合深度,全力推进春季农业生产。
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,南方早稻育秧已过半,春小麦、春玉米、春大豆播种有序推进,全国已春播粮食4.4%。
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,高质量农业生产、确保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永恒的课题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粮食产量1.3万亿斤以上”,强调“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”。
抓好春耕备耕,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。据测算,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、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,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近四成。
中国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,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。
今年,国家继续实施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、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、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等,让农民生产积极性在田间地头释放。
各金融机构也在加快春耕备耕信贷投放,为农事生产保驾护航。截至2月底,中国农业银行春耕备耕贷款新增1902亿元,同比多增702亿元,增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。
建设高标准农田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是粮食生产的题中之义。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渠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……各地不断提升耕地质量,确保粮食产得出、供得优。
“产量高不高,脚下‘这块田’很重要。”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种粮大户张树堂告诉记者,今年种了约1200亩小麦,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通行条件,“原先开不进田头的农机轻松到田,沟渠排灌通畅,田块利用率更高了”。
春耕有序推进,背后是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。在粮食主产省安徽,去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256万亩,高标准农田亩均财政投入超过2500元。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说,今年将新建、改造高标准农田420万亩。
截至2022年底,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,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。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,到2030年中国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,改造提升2.8亿亩高标准农田,以此稳定保障1.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。
植保无人机、北斗导航、智慧农业物联网……更多新农具成为农业生产“新装备”。中国农机装备向智能高效升级趋势明显,为抢抓时效的春季农业生产提升了效能。
在安徽省郎溪县亚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5G蓝莓基地,约五十亩连片大棚、四万余盆茁壮生长的蓝莓,仅靠一位“90后”便能完成日常管护。
遍布大棚的20多个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,实时监测大棚气温、土壤湿度、水肥补给进度等,24小时向管理员梅伟“汇报”数值变化。“比起能抡锄头的‘老把式’,自己更像农田管家,绝大部分农情能通过系统发现,效率高了好多。”她说。
农业机械成为农业防灾减灾的主力军。据《2023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》统计,水稻全生育期表型信息高通量获取技术与装备、小麦高性能复式精量匀播机械化技术、再生稻低损高效专用收获机等多款新成果在田间“显身手”,为“抢时抢天气”的播种作业提供科技保障。
藏粮于技,强调从技术方面来保障粮食安全,既包括先进种植技术的普及,也涵盖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。据测算,在生产条件相同、投入不变的情况下,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,粮食单产提高幅度可达10%以上。
今年以来,黑龙江省启动农业科技培训“百日行动”,通过云上课堂、实训课堂等形式,提升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、先进种植技术的应用水平;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等多个省份发布小麦、油菜等春管指导意见;围绕小麦抵御春旱、春播注意事项等,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服务10万次……中国各地促进农业与科技融合,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,把先进适用技术“送”到种粮农民手中。
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,端牢中国饭碗对世界粮食安全而言,具有重要意义。
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(2022-2031)》显示,未来十年,中国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,粮食自给率将提高到88%左右。(记者马欣然、汪海月、水金辰、赵金正)
上一篇:网站免责声明:
试听不收取任何费用
现场收费
低价透明
花的少 学的多 懂得多
15条准则
用心、严格做好服务
专业专注
与国内多地农业局、农委合作